广陵散曲尽有余音
作者: 谢德新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 学习时报
《广陵散》随着嵇康的离世而绝响。嵇康已随广陵散曲尽人终,但尚有余音绕梁,这余音便是嵇康的儿子嵇绍。
嵇康死时,嵇绍方才十岁。嵇康虽与山涛绝交,但知山涛之为人,托孤山涛,山涛不负老朋友的托付,照顾并推荐提携嵇绍。嵇绍在当世时就立下英名,入《晋书·义烈传》,有其父之风,生活命运又不同于父亲,他也算是广陵散余音的变调吧。
受父亲嵇康的牵连,嵇绍的成长期“靖居私门”,没有交往清流谈玄论道的机会,记载里也没有他食五服散、修神仙、结交隐士的经历。山涛按照自己的思路引荐了他,向武帝推荐为仕,不敢要求过高,只期望他能做个郎官,没想到晋武帝说:他既然这么有才能,哪能做郎官呢?应为丞吧。于是一起步便做了秘书丞。
嵇绍的风度气质有嵇康的影子,刚进洛阳城就有人告诉王戎,说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说,你还没见过他父亲呢,言外之意是嵇康鹤立鸡群之风度更突出。嵇绍做官很勤勉认真,一步步升任至汝荫太守。其识人之明,有据可查。有位丞相曾赞赏地说,假若让嵇绍当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遗才。
嵇绍在朝为官时,正逢“八王之乱”,乱事之秋,保身且难,嵇绍官却越做越大,虽有几次小挫折,但很快又复职甚至升迁。他为官认真,且有原则、有人格。比如,贾谧当权时,连潘岳这样的人都攀附贾谧,嵇绍也被拉拢,他却辞而不应,待贾谧败亡,潘岳等人皆被株连,嵇绍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辅政,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期间他不投靠任何人,还有几次言之有理的直谏记录。特别是在齐门冏府议事时,有人说他琴弹得好,就数次劝他献艺,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弹,说身为官人,不能在高堂上做此举,如身无官,倒可当伶人,这显出了类似嵇康的风骨。兵乱宫陷之时,谁都无暇自顾,他只好独自逃命,差一点被埋伏好的乱兵射死。这一次又是嵇康遗传的风度救了他,有将士见他“姿容长者,短非凡人”,于是作罢。
河间王和成都王进京讨长沙王之时,在众人推举下,他又任前军都督,六军之士推举的理由是“嵇侍中勠力前驱,死犹生也”,就是看中了他不怕死的性格。不久长沙王兵败,嵇绍被削职为“庶人”。但时间不长,晋惠帝亲征,又征召了嵇绍,于是嵇绍直接跑到皇帝的行在之处临危受命,正赶上王师败绩,将官四散而逃,嵇绍却像飞蛾一样向火里扑,“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死得异常悲壮。连麻木呆痴的晋惠帝都深为感动,战后,服侍的人要洗他被血溅满的衣服,他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让人洗。
从嵇绍历任文官的经历看,他不是武将人选,却当过前锋都督,危难时刻又充当御前侍卫,想来晋时用将也够大胆。这位书生义士是有些迂直的,这又有其父之风。行前,同僚问他有无快马,他却正色反诘:大驾亲征,以正伐逆,从道理上说必有征无战;即使真的皇帝保不住,我也要杀身成仁,要快马干什么呢?
父亲嵇康头斩刑场,儿子嵇绍血染沙场,都是视死如归。一个死在强权下,一个死在强敌下,都充沛着浩然正气。嵇康死前,一曲广陵散,余音不绝;嵇绍死时,血映残阳,同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