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建言如何擦亮“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2018-04-13 来源: 新华网(凌纪伟/文)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然而,圆珠笔、电饭煲这样的“小物件儿”暴露的制造业结构性短板,还在刺痛人心,怎样擦亮“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这一问题吹响“制造强国建设”号角: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品质革命”这一提法将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到一个新高度。今年两会期间,做客新华网两会特别访谈的代表委员及部分企业家纷纷表示,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更加重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自主创新,托起“中国制造”的基石
在外界看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身上具有多重标签,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制造代言人”。
“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短板,一些核心部件的研发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在她看来,只有用中国自己的技术和装备为全世界生产高品质产品,才能让中国制造变身“高端”“智能”“现代化”,这才是我们的制造强国梦。
董明珠对高端制造的坚守鼓舞着其他领域的企业家。“我们始终走高品质发展之路,不打价格战。”诺贝尔瓷砖董事长骆水根说,中国制造就等于低端的印象正在逐步改变。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国,但欧洲却是现代建筑陶瓷的集大成者。诺贝尔瓷砖成功打开了一扇窗,让世界看到具有“中国瓷砖”自主创新水平的全球新一代瓷砖——瓷抛砖的诞生。去年,骆水根又带领企业进一步自我革命,突破重大技术瓶颈,生产出全球最大规格的瓷抛砖—— 大板瓷抛砖,引发室内装饰材料行业新的革命。
自主创新是托起“中国制造”的基石。作为一家以制造著称的企业,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竞争力提高、效率的提高、工艺技术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发展“智能制造”已是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十九大报告明确,“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独具匠心的好产品呼唤“工匠精神”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制造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呼唤“工匠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制造精品的强有力技术资源保障,建设制造强国更应该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酒体设计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娜说,这是作为一位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的坚守。
近500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上百次实验,数千个日日夜夜……“匠心雕琢,破解玻化砖耐磨不好看,微晶砖、釉抛砖好看不耐磨的两大痛点。”骆水根说,瓷抛砖的研制是对创新精神与良渚制陶文化的传承。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与追求极致。”河北曲阳定瓷技艺传承人庞永辉说,做事情如果不树立目标,不达到一个目标再追求下一个目标,我们很难走得很远。
“一线产业工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说,把自己的产品做成工艺品,才能让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才能使“质量强国”不成为一句空话。
“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制造进阶之路,工匠精神指引产品“供给侧改革”。“随着时代发展,能够创造出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创新。”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开发老百姓需要的产品,才是企业创新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创新驱动,“谁”来驱动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结合,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创新驱动方向精准,那么谁来担纲创新的驱动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
报告里的这些话,让坚持依靠创新驱动的实体企业倍感振奋和鼓舞。“我们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确保高质量标准,引领中国陶瓷行业不断进化和升级。”26年的创业经历,让骆水根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必须坚守初心、坚守本业,必须紧跟市场、抓住需求重点。
企业如何践行创新驱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必须实施高质量发展。”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义光说,企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一场变革战。
曾喊出“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奇瑞”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说,制造业要提高QCD竞争力,也就是质量、成本和效益的竞争,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根基。
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擦亮“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