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寻找中国式“工匠精神”的内核
2016年03月31日 来源: 新华网
2016年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式工匠精神是什么?在强国林立的国际市场中,面对瑞士、日本等公认的“工匠精神”先进国家,中国应该拿出怎样的核心竞争力?3月31日,一场主题为“大国工匠,美的故事”的活动在美的集团召开。活动中,不仅美的工匠集体亮相,讲述他们昔日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张文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爱群、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等道出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共同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出谋划策。
作家格拉德维尔曾提出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的概念,意为任何人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可以从平凡变为超凡。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对此深有体会,美的专注白色家电领域36载,拥有过万名科研人员,这个人员数量甚至比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还多,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2423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634件,相当于爱迪生一生发明专利数量的7倍。如此巨大的创作动力,是靠庞大的工匠群体支撑的。“许多美的科技明星、工程师,都是从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行业顶级专家。常有人说,日本、瑞士的工匠一辈子一个工作,只干一个事业。而我自豪地说,在美的,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热情贡献,坚守本职岗位的工匠非常多,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
王金亮说:“在当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国家要实现供给侧改革就要求企业必须大力发扬"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还应该发扬"中国式的大国工匠精神"。其次,相对于日本或者瑞士的久负盛名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工匠精神肯定会有所区别的,具体表现为对中国国情多样性的适应上。”没有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就难以洞察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让一件件原本冰冷的家用电器产品有了不同色彩的生命。“中国式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做"透"。人情通透,产品也做得通透。为用户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中国工匠的初心。”王金亮如是说。
曾经拥有一台日本电器是不少中国家庭的梦想,而现在,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将日本家电巨头并入麾下。这在数十年前,又有谁敢想象?然而在美的人看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全靠脚踏实地的打拼,正因为美的从未放弃对梦想的坚持,打响自主创新的品牌,才赢得对手的尊重。
美的中央空调夏伦熹博士的经历,正是新一代中国工匠的写照。身为空调制冷业顶级专家的他是改革开放第一代留学生,参与过NASA项目,在美国特灵空调总部工作了20多年。但是夏伦熹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心怀回国报效的热枕,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选择美的重头开始。在夏伦熹回归中国之前,中国制造在中低档的家用空调已赢得一席之地,但大型中央空调市场仍由国外品牌统治。尤其是离心压缩机的制造,都掌握在美国特灵、约克、开利、麦克维尔这四大企业手中,国内没有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央空调企业。
在夏伦熹的带领下,美的中央空调团队集中攻坚,自主研发出超高效双级压缩降膜离心式冷水机组,经专家鉴定,其能效COP7.1达到世界最高先进水平。现在巴西奥运会场馆百分百使用美的中央空调,并应用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非洲运动会、欧洲青年奥运会等多个国际重大工程,在国内,北上广深地铁、全国50%高铁站项目、北京首都T3航站楼,甚至浙江秦山核电站均用上了国产的美的空调。
从年报看,美的成绩也是惊人的: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元,实现净利润127亿,同比增长21%。从1999年的营收57.899亿到2015年的1384.41亿,美的16年复合增长率21.94%,这在已经红海竞争的家电业中尤为亮眼。在美的年报致股东信中,有这样的描述:“历史证明,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因为梦想,都是理想主义的成功。美的所有员工的梦想合集,决定了美的未来能够走多远。2016年,美的因梦想而无所畏惧!”
“不忘初心,为中国人营造生活的幸福感,‘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如果要为中国式工匠精神下定义,美的人这个矢志不渝的追求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