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工匠精神 可借鉴德国模式
2016年05月03日 来源: 成都商报
4月29日下午,在成都参加长江商学院四川分会活动的著名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需要静下浮躁的心,发扬工匠精神可借鉴德国模式。
借鉴德国技工培养模式
项兵表示,中国发展的基石离不开制造业的强大。而制造业的强大,需要中国一步一步从世界工厂或组装工厂,变成一个真正的制造大国。中国与真正的制造大国是有差距的,就拿iPhone手机、芭比娃娃来说,生产一部iPhone,富士康只赚11美元;一个芭比娃娃零售价10美元,我们只拿0.35美分。
“过去说我们的制造业大,其实只是组装上的成功,比如摩托车、汽车发动机,我们能够做出来的还是不多,我们的核心技术、价值获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项兵说,中国要从组装大国走向制造大国,有两个国家的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就是日本和德国。日本靠专注、精细,靠社会上上下下的专注,几十年琢磨一件事,专注到极致;德国同样为制造大国,严谨,也很专注,重要的是,德国还有优秀技工的培养模式。
项兵同时指出,我们学习工匠精神,不是一天可以学到的。想要在短期之内学到工匠精神,挑战是比较大的。但德国的技工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很多创新创业只为创富
在谈到创新创业话题时,项兵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为了兴趣、为了理想、为了梦想、为了担当而创新创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今天我们的创新创业,很多只是为了创富。若跟风都是为了创富,我们很难产生大的创新。”项兵说,比如美国,许多人怀着梦想,并非只是为了钱去创新。再比如苏格兰人,在近代为人类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比如休谟、亚当·斯密。他们有一批人绝对不是为了赚钱去创新,而是为了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去创新。
项兵说,我们必须做出比较大的调整,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创富去创新,局限性一目了然;仅仅为了赚钱去创新,就比较狭隘和短视。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家的梦想,都需要调整。中国也需要一系列的调整,包括在全球要有更多担当。
项兵还说,过去我们的成功,主要是“取势”的成功,因为台风实在太多了。我们的企业太多基本功需要练就,但过去并不需要。一些创新拷贝过来很容易,加上我们的人口红利,就有了今天。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是“优术、明道、取势”,项兵说,目前我们需要“取势”,但需要更多的是“优术”和“明道”。无论是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全球的更大发展,企业对“明道”都是必要的。
成都商报记者 李伟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