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集创频道 >> 科工集成 >> 集成创新讨论:一个哲学问题(引摘)

集成创新讨论:一个哲学问题(引摘)

哲学与科学的融合是当代人类的认识特征

(绪论)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宇宙)总体认识的表现,人称“世界观”或“宇宙观”。它俗称“第一哲学”,是西方哲学致力于研究的基础内容,是一切哲学系统理论的起点和支撑,如“原子”论。中国哲学也以其为基础,如“五行”学说、“道”学、“气”论、“理”学等。核心问题是回答世界(宇宙)是什么,是怎样的。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延续“天人分立”还是“天人合一”的论述的哲学思维方式,引入“道器”之辩和“心物”之辩等。但以前的哲学无论是以何为世界本原,都没能用科学论证的方法行文,而是以猜测的方法论断。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历史事实呢?这是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发展进程所决定的。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人类采用的是科学实证和逻辑论证的局部方法,也称“形而上学”的方法。其中注重的是实证和形式逻辑方法的运用。一切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大都遵从了这些原则。二是对世界(宇宙)的总体认识,尤其在人类社会领域,人类开始只能用猜测的方法,即人们常说的“悟”。无论哲学家对此有多少正确的因素或不正确的因素,都是不同的“悟”所成就。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科学和哲学不同,哲学和科学是不相融的两种概念和思路。但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开始进入科学领域,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开始使社会学说进入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人们重视的研究课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信仰,一开始都是以科学的面貌出现的。但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人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进而不承认哲学是科学的提法,提出哲学是智慧(艺术)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呢?这就成为当今难以解决的两种哲学观的争辩问题。

人类对哲学和科学的认识是否到了定论和成熟的时期呢?这要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分析。至今,人类对哲学的认识尚无共同的见解。原因在于,以科学实证和科学逻辑的方式构建的哲学体系至今尚未出现。因此,作为真理的哲学,作为人类对世界共识的哲学,作为科学化的哲学系统尚未形成。人们对于哲学和科学的内在联系还停留在尚未有机的必然性上来。不少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不相融合的两个知识系统。一方面,认为哲学是涵盖整个世界的知识系统,是不能用科学的实证和逻辑推理完成的。另一方面,认为科学是局部的知识系统,是不能达到对整个世界总结概括的高度的。另外,还有把哲学局限于智慧和艺术范畴的见解,同样认为是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成就的。总之,哲学与科学不能融合,不能统一,这便是当前不少人坚持的一种看法。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归根结底不在于个别人的思维能力,而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时代局限,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进度的历史局限。

哲学自产生以来,便孕育着对世界万物的总括性探索。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不可能用科学的办法总结概括出对世界(宇宙)的总体看法。只能用猜测的方式悟出一定的道理。如,以探索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单位(元素),像原子、以太、气等表现的唯物主义倾向;以探索以精神或其他物质属性为世界本原的,像思维、道、理、神等表现的唯心主义倾向。但由于这两种倾向都不能用科学的实证和逻辑论证建立全面合理的理论体系,而使二者最终不能统一为人类共识。因此,哲学不但使自身派别不能得到科学理论解释,而且也使哲学和科学不能相容。

哲学和科学的不能相容的误解,不仅来源于哲学的发展局限,也来源于科学的发展局限。科学最初只限于自然领域,直至马克思主义出现才开始演进到社会领域。尽管当今的社会科学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但总归世人已承认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进展,无疑是科学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对于 人类对科学概念、科学对象、科学方法、科学结论的认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但不少人还在理念上仍停留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而不能把科学扩展到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范畴内来更新认知。致使一提到哲学的科学化,就套用自然科学的科学概念加以反驳。事实上,人类的科学化认识,不仅能从自然领域迈进到社会领域,还能从具体科学领域迈进到哲学领域。毛泽东提出的,“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 概括和总结”,就已经把这种迈进的路程鲜明地指示出来了。既然自然知识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知识可以成为社会科学,那么,为什么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人类就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和概括出科学化的哲学来呢?看来,哲学和科学不是不能相容的,而是需要人类认识的必要历史进程。

人类对哲学科学化的实现,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达到构建科学化哲学的基础性程度;二是,人类的思维能力达到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程度。这两个条件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历史的进程是会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们同时创造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会有这种契机呢?它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将来,而恰恰就在当今的21世纪。虽然当今还在广泛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多元化哲学,但多元化的归宿是要归于科学的一元化的。多元化哲学含有的非科学化因素将会在科学一元化的哲学中逐渐消失。多元化哲学中的科学因素将被改造成科学一元化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元化哲学的纷繁局面将向科学一元化哲学靠拢。这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向,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因为,只有科学化的哲学才符合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只有科学化的哲学才能正确地诠释世界存在和发展的真理;只有科学化的哲学才能成为指导人类实践的真正指南。

科学化的哲学不只是人的认识能力发展的成果,而是人类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高度反映的成果。因此,哲学的表现形式是人的主观的,但其包含的内容则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人类何以有能力科学概括和总结包括自然和人类的整个世界呢?具体科学已经证明,人类与自然不是从来就分立的,而是人类在自然发展到一定时期和程度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既然如此,人和自然就不可能没有共同之处。但人类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共同之处。因此,当今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分立。人们只有求得二者贯通的愿望,而缺乏贯通的能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分立的现状不是永久的必然状态,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既然人类是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那么,人类和自然就一定存在共性。这种共性是什么?很简单,这种共性就是它(他)们都属于物质形态范畴,都是物质与物质属性的统一体。看似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久久不能发现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没能把物质、物质属性和物质形态三个概念区分开来,不懂得三者的辩证关系,不懂得物质形态是物质与物质属性的统一体。一方面,认识唯物论在理论方面对本体论的发展起到了一种不良干扰作用。另一方面,人的思维能力局限无法克服含混地从与意识对立统一的角度定义物质,即不能科学地从与物质属性对立统一的角度定义物质,致使没能提出物质形态是物质与物质属性统一体的科学命题。进而,在物质形态的发展变化现象中,只误认为是物质的发展变化,而未能认识到是物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物质与物质属性共同的发展变化。更没有认识到,不仅物质在物质形态存在和发展中具有最根本作用,而且物质属性在物质形态存在发展中也具有基础作用和特殊作用。辩证法在这里出现了缺失的现象。这便是哲学与科学长期不能融合的最基本表现。其次,像不能从具体物质形态中高度抽象出物质和物质属性两个基本概念,一味地用经验得来的具体物质(实为物质形态)概念充斥在哲学理论之中,只承认物质形态的属性而不承认物质的属性。这些非科学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哲学与科学的衔接和融合之路。

总之,本体唯物论和系统辩证法的创新,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前人的哲学成果为参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创立了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新体系,实现了哲学与科学的基础性融合,使贯通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呈现于世人面前。哲学科学化的目标在21世纪开始实现,体现了哲学和科学融合的当代人类认识特征!

健鸽发表于: 2012-5-2 00:35

此文的观点表明:中华民族不仅是具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更具有当代领先于世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在中国获得革命性地发展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9 17:35

感谢健鸽先生的赞同和支持。创新哲学任重道远。黄枏森先生正在致力于哲学的科学化。在黄老的旗帜下,我们 尽力添一砖一瓦。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10 22:25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重新定义科学和哲学!

科学,一般指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规律性体现!

哲学,一般指人(类)的思维性过程的主观性体现。

所谓融合,或说统一,说不好听的话,就是主客观不分!

没有了主客观的分别,还是人吗?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12 10:25

先生的思维被认识论禁锢了。主观和客观都存在于宇宙本体之中。只有本体论才能发掘出主观和客观分离的本源,并使之对立统一起来。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12 23:22

对立统一本身,其前提就是相对性过程的,相对性不是统一性!

所谓对立统一,是指统一在相对性运动的过程中!

而不是不存在相对性。

只有本体的区别,才有相对性,也才有了相对性的运动!也才有了这个相对性运动的统一性!

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

不是离开了人这个根本,“解体”了人的所谓解放!

人,区别于宇宙他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思维存在的主观性,一切所见的宇宙现象都是他物的客观性存在。只有人的思维是主观性存在!——哲学,研讨的是人的思维这样的主观性存在!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17 10:43

回复 7# 刘文魁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首先是在相对性的前提下的统一。

所谓对立统一,对立就是相对性;统一,是指相对性在运动中的关系是统一在一个相对性的运动中!

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前提!

客观与主观,就是相对性的。

客观的世界,离开了主观世界,也就是非人的世界了。

所谓主观,是人在这个宇宙中的特有且独有的现象,只有人具有超脱自然本能的主观意志。

正是因为人类具有了超脱自然本能的主观作用,才有了哲学的需要。

科学,反映的是自然的本能运动,所谓规律性的必然性运动。

而哲学,恰恰要研究不是必然性的非本能的、乃至违反自然本能的意识形态作用原理和方式。——即主观性。

人的意识中,自然本能再现的学问,是科学中如心理学、神经运动学、脑科学等等,乃至社会学中如政治学、管理学等等具体学科关乎的任务。

人类的主观意识作用中,不仅有针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性研究,还有更重要的甚至有时是纯主观反映的美学表达。孙猴子大闹天宫,不科学,难道不文学、不美学吗?——你用你那个科学的哲学,如何科学的解释孙悟空大闹天宫呢?当代文学、美术、影视等等形式展现的主观意识中的超自然现象,你用科学的哲学,该如何科学的解读呢?哲学被你科学化了,美学该处在何种位置呢?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19 17:25

科学在与哲学融合后,还要与艺术美学融合。人类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成果是你所想象不到的。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19 19:32

   你这样一融合,不仅科学与哲学不分,而且科学与美学不分,哲学与美学也不分。

哲学不是大杂烩!否则,这个世界就没有必要区别什么哲学、美学、科学了!

人类智慧能力的发展表现,就是逐渐的分科。因为人们认识到,术业有专攻是进步。——当然,人们在生活中,是以哲学为指导,从事专业的。也正因为如此,哲学是人类其他专业性专攻的源泉。

人类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成果是你所想象不到的。

——这种虚头巴脑的说法,你最好不要说。色厉内荏之感。

如果我认识不到,你也不会认识到。——如果你那个科学的哲学让我无法认识到,你那个科学的哲学,就科学性而言就一文不值了!——你别自以为是,却蔑视科学。

我还是劝你,先搞懂科学再说。在我看来,你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22 10:28

究竟谁缺乏科学素养,不是你说了算的。还是靠实践和历史检验吧!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22 14:50

我的理由,就是你认为客观规律性就是科学的。但是你忘了,所谓科学是发现客观规律性并正确的选择应用客观规律性以达到人们的主观需求性,这是需要智慧的,要智慧就要有哲学思维能力。科学,不是知识。科学是认识和使用的能力,智慧能力。因此,科学解决不了哲学问题,而只能为哲学能力提供支撑。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25 10:50

看来,先生只能在哲学与科学的绝对分离的思维领域思考问题了。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25 11:05

不管是什么看法,要站住理。

如果,你认为科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表达;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们的主观思维性的学问。

哲学指导着人们主观性对于客观性的表达。

主观与客观是相对性关系,就这一点上,主观与客观是绝对分离的;

因为人们的主观需要对象,客观就是主观的一个重要的对象,因此它们又是“连体婴儿”。

你的回复,恰恰证明你看待事物的极端性。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29 16:25

客观是不依主观的需要而存在的。无论主观需要不需要,都必须以客观为研究对象。离开客观主观是没有研究对象的。主观归根到底也是作为物质属性的客观虚在。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29 16:57

哲学,是人的哲学。

意识、主观,与物质、客观,是相对性的共生关系。

没有客观物质,就没有主观意识;但是没有主观意识,也同样没有什么客观物质!

阿猫阿狗,不会关心什么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更没有什么哲学。

哲学,只有人类才具有的。

我们提到人类,不是因为她具有与阿猫阿狗一样自然本能性,而是人类具有适应和改变生存环境(客观物质存在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的意识联系性!

 

刘文魁发表于: 2012-5-29 17:38

阿猫阿狗也没有科学!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5-29 21:35

阿猫阿狗,是没有科学。

但是,阿猫阿狗,却在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者称之为第一性的客观规律性(自然规律)生存和死亡着!

 

刘文魁发表于: 2012-6-2 16:45

科学和哲学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把它们按主观和客观对立起来区分是荒谬的。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6-2 19:11

哲学研究的就是主观。

科学研究的就是客观。

针对什么?为什么针对?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判断、整理、理论、类比、归纳、演绎等等思维方式,都是出自主观能动性。

而科学,都是可以实证的客观过程和结果,它反映的是客观规律性。

把它们按主观和客观对立起来区分是荒谬的。——你说荒谬就荒谬?分不清主观和客观,作为自称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是荒谬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强调对立统一的一种哲学意识!对立是前提,统一是过程,运动过程。

 

刘文魁发表于: 2012-6-5 09:58

先生最糟糕的命题就是:哲学研究的就是主观;科学研究的就是客观。——这是先生机械的思维方式的集中表现。这种荒谬的武断怎能反驳“哲学和科学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真理呢?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6-5 10:46

哲学的对象性是主观能动性!

你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哲学是怎么研究客观的行吗?

别拿主观的抽象概括做例子!抽象的概括还是主观的思辨反映!

 

刘文魁发表于: 2012-6-6 10:18

“哲学的对象性是主观能动性!”——真糟糕!谁创造了这个荒谬的命题?

 

东方鬼谷发表于: 2012-6-13 14:43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宇宙)总体认识的表现,人称“世界观”或“宇宙观”。它俗称“第一哲学”,是西方哲学致力于研究的基础内容,是一切哲学系统理论的起点和支撑,如“原子”论。中国哲学也以其为基础,如“五行”学说、“道”学、“气”论、“理”学等。核心问题是回答世界(宇宙)是什么,是怎样的。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延续“天人分立”还是“天人合一”的论述的哲学思维方式,引入“道器”之辩和“心物”之辩等。但以前的哲学无论是以何为世界本原,都没能用科学论证的方法行文,而是以猜测的方法论断。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历史事实呢?这是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发展进程所决定的。

 

现代科学仍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的西方科学发展方向,仍然延续着西方宗教的哲学范式——上帝论——一神论——统一场论。

目前西方最时髦的宇宙科学理论,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霍金等代表人物,都是把世界合并在一个统一场作为方向,这实际上仍然是哲学意识中一神论的上帝论,即世界和宇宙来源于某一个统一的元点(如奇点论),这个元点创造了当今的世界,包括人类。宇宙和人类,都在遵循这个元点具有的本能发展着。

中国哲学中的无极论,实际上也体现了这种哲学观,或说类似。但是中国哲学(乃至佛学)并非一神论,如道家的三清,佛教的三佛(三世)说,这是与一神论的上帝论哲学意识的区别。

其实,在现代西方的科学界、乃至思想界,也还有人不同意一神论的元点说。如物理学的弦论中,就有人提出,当今宇宙现象不过是多个宇宙(多元点)的共同作用,只是不在主流,其理论过于晦涩,知之不多。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过程中统一或说对立统一,但并未解决元点或说指出元点统一。

西方当代哲学,似乎因为上帝论的一神论限制,已经着力在逻辑论证领域,成为一种经院专业了。

 

刘湘成发表于: 2012-6-18 09: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中的弊病不断地彰显出来。哲学注重于事物属性的研究,而未来的科学发展将更注重于事物共性的研究。因此哲学中很多的一些观点,包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原理都将被淘汰和被重新修正。如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都将被证明是不完善的或错误的!!!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6-18 15:12

回复 28# 刘湘成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规律。所谓辩证法,就是立场和角度的思辨。

否定之否定、一分为二,均是辩证法或说辩证逻辑的世界观思辨。

哲学思考,是要区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

 

刘文魁发表于: 2012-6-18 16:19

辩证法的本质

辩证法是哲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哲学词语,其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变化和理论的进步而不断进化的。对于辩证法的本质至今还在逐步揭示之中。为了进一步探讨辩证法的本质,现做如下理论研究。

 

辩证法源出于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古代哲学家在辩论时把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叫辩证法。后来,辩证法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时,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是从主观的角度考虑的。当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问世时,才给辩证法赋予了客观的内容。

 

辩证法作为一个特定术语,在形式上是柏拉图的创造。他第一个在哲学上正式使用辩证法这一概念,以表示发现真理的至上方法。多指“对话”或“善于对话”之意。他认为,这是一切可能的方法中最好、最可贵的方法,是唯一的真正清醒的艺术和科学。

 

辩证法这一概念在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含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辩证法在芝诺那里主要是指一种反证法;在智者派那里是指诡辩术;在苏格拉底那里是指一种特有的问答法;在柏拉图那里是指对本质进行分析的科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逻辑学的一个主要部分。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至中世纪,它一直是指逻辑论证的方法;从亚里士多德到斯多哥派乃至康德以前,辩证法在含义上常与形式逻辑相混。导致辩证法含义发生根本转折的关键人物是康德、黑格尔。康德将辩证法用于人类思维所具有的“幻象的逻辑”,使辩证法一词与思维发展的先天法则联系起来;黑格尔在康德和谢林之后,将它用于直接指“纯粹思维”按着正、反、合的方式发展的逻辑规则;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书出版后,辩证法一词才获得了现在专指事物普遍联系、运动与事物发展过程中对立面的统一等意思。

 

辩证法还被从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角度确定其内容。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这个书名后来在外文中又用做哲学名词。这个名词成为汉语的外来语时,也译作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名词,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做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但对形而上学本质的揭露,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外力的推动所致。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前提下,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辩证法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又称“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说: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综合这些论断,现行理论通常把辩证法称为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普遍本质为研究对象的。现行理论对辩证法的本质的揭示已进入科学的领域,它强调了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两大特征;强调了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面。

 

但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都属于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范畴,且不是世界状态的全部。除此之外,反映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还有其多样性的一面。多样性是现行辩证法潜在的概念,是作为普遍联系性和永恒运动性的前提条件而潜意识存在的概念。现行理论并没有深刻揭示出多样性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这是和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没有得到创新相联系的。但是,作为全面而深刻的辩证法是决不能离开多样性这一哲学范畴的。因为,多样性是普遍联系性的基础。没有多样性就无所谓普遍联系性。多样性又是永恒运动性的结果。没有永恒运动性也就没有多样性。多样性是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和物质属性的多样性的统一的表现。本体唯物论揭示出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哲学根源,为辩证法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揭示辩证法的本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在论述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问题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指出。这就是现行辩证法理论只强调了规律性的一面,而没有强调规律性的对立面。从对立统一的规律来看,规律性是否也有它的对立面呢?如果说没有,似乎不能证明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如果说有,它应该是什么呢?只讲规律性而不讲它的对立面,是否称得上是全面的辩证法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似乎大胆了一些。但这是科学所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规律性是反映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概念。但列宁早就指出,规律是部分,不是整体。那么,反映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整体概念是什么呢?黑格尔和列宁认为,现象是与规律相对应的整体。从直观的角度讲,规律性的对立面就是非规律性,进一步科学地说就是复杂性。只有把规律性和复杂性统一起来,才能反映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全貌。因此,现行辩证法理论所揭示的普遍联系性、永恒运动性和规律性,都是反映世界状态的概念。创新辩证法所提出的复杂性也是反映世界状态的概念。这样,我们就对无限多样性、普遍联系性、永恒运动性、规律性、复杂性给予了进一步的更高的新的概括。把它们都容入到世界存在和发展的状态之中。状态是比无限多样性、普遍联系性、永恒运动性、规律性、复杂性等更高的哲学概念。这种进一步的概括,是哲学理论的一大进步,是我们认识的一大发展,是科学逻辑的一大成功。它为我们进一步揭示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本质创造了理论前提,打下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据此,我们就可以把世界存在和发展的状态作为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把关于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的基本原理作为辩证法的本质。

 

总而言之,辩证法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世界存在和发展状态基本原理的总概括。它从根本上确立了辩证法的客观属性,揭示了辩证法在全部宇宙中起作用的基础性地位,是辩证法历史发展的最终归宿。辩证法本质的这一揭示,是辩证法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哲学理论的重大进步。它为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创新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6-23 08:58

离开了唯物或唯心世界观的前提,辩证法就真正成为诡辩术了。

唯物或唯心观,是辩证法成为哲学思想的前提。

 

Товарищ发表于: 2012-6-23 23:02

   融合是一定程度上的。大多数哲学家希望建立总的、囊括所有科学的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哲学有他的抽象性,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融合是一定程度上的。大多数哲学家希望建立总的、囊括所有科学的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哲学有他的抽象性,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wruuuili发表于: 2012-6-24 10:11

回复 2# 健鸽

传统哲学所谓的理性思维,其实毫无理性。原因是这样的思维根本触及不到事物的本质。而马哲正是这种毫无理性的“理性思维”的产物。

文殊哲学在《实践到底是怎么回事?》(见本版块同名主帖)一文中指出,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思维模式,即逻辑思维。一类是基于事物本身的质和量的关系的思维模式,即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亦称科学思维。只有理论思维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请参阅“实践到底是怎么回事?”主帖。

 

刘湘成发表于: 2012-6-26 11:16

人类对事物认识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属性认识;二是共性认识。那么哲学,也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属性哲学;二是共性哲学。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其他科学之母。那么中国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首先在哲学上,就需要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从目前情况来哲学最具突破研究的是共性哲学的研究!!!

 

刘文魁发表于: 2012-6-29 18:09

哲学既研究共性也研究个人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健鸽发表于: 2012-6-30 07:27

回复36 # wruuuili

    谢谢你的回复!

  我拜读了你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对实践和科学的本质有了比传统哲学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的文明时代应该从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和改造社会事物本身的质和量的关系的那一刻算起”。这句话可以认为是精华的概括。你的文章确实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刘文魁发表于: 2012-7-4 09:22

哲学与科学的 融合的当今任务是哲学的科学化。哲学的科学化走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道路,任何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理论都是片面的。哲学的表现形式是理论的。其作用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

 

刘文魁发表于: 2012-8-1 10:54

系统辩证法的出现,既是传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也是系统论的发展。系统辩证法使传统辩证法融入了整体性和复杂性概念,使我们从部分和整体、规律性和复杂性相结合的角度,走向更全面更深入的思维境界。也使系统论从一般系统论走向哲学系统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而揭示出宇宙整体的系统性、封闭性和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存在发展的规律性。系统辩证法是对传统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这对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tsjk-fjs发表于: 2012-8-3 19:26

自然科学是不能解决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的。社会科学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人类是问题最终是一个文化现象问题,这些文化现象又是人为了需要创造出来为自身服务的。人类个体又是一个智慧的生物体,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又都是自我向心的,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师们又往往忽略了人的自我向心一面而夸大了教育影响的一面。殊不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有精神血缘关系家庭这个助长私心的文化现象的社会存在,必然要引起各种各样的人间罪恶来。这个问题是社会科学才能解决的,自然科学只能提供认识的契机,为人类物质生活展现美好的前景外,对解决人间矛盾问题可以说无能为力的。

 

wruuuili发表于: 2012-8-3 23:10

“哲学与科学的融合”——这个观点大错特错。今后的发展并非哲学和科学相融合,而是必须运用当代科学来改造哲学,实现哲学的科学化和革命化。因为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一张纸+一支笔+拍脑袋冥思苦想的方式方法是不可能研究出事物的本质的。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8-4 09:47

回复 36# wruuuili

哲学,首先是观念,对于与世界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离开了世界观,不管是逻辑思维,还是质与量的关系,不过是一种技术手段,某种工具——奇巧淫技而已。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8-4 09:49

回复 44# wruuuili

科学取代哲学?

-我还不真不知道,在你那里,是现有科学,还是现有思想。

没有思想,科学从何而来,又如何而去呢?!

 

wruuuili发表于: 2012-8-5 21:51

回复 45# 人云疑云

不是要科学取代哲学。而是要运用科学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来改造哲学。因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一手拿笔,一手拿纸,仅靠自己的感官和脑子去研究哲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能研究出真才实学来吗?如果研究哲学的方式方法得到改造,那么哲学本身也就得到了改造。肯定就和现在的哲学完全不同了。

 

刘文魁发表于: 2012-8-6 11:51

自然科学是不能解决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的。社会科学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人类是问题最终是一个文化现象问 ...

tsjk-fjs 发表于 2012-8-3 19:26

有人至今只会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离开来思考问题,而不会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起来思考问题。毛泽东说: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则是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问。思维方式是否可以来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呢?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8-10 23:04

回复 46# wruuuili

哲学是思想,科学是实践。

 

wruuuili发表于: 2012-8-11 20:47

回复 44# 人云疑云

世界观是空想出来的吗?科学给了你生活中的一切,而哲学只教会了你胡说八道,你不感恩科学,反倒效忠于哲学,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吗?

回复 45# 人云疑云

 

你的提问本身错了。不是先有思想,还是先有科学,而是先有客观事物引起的某种欲望和实践。比如,你发现河对岸有某种东西引起了你的好奇,想过河去看个究竟。在无舟无桥的情况下,你就会摸着石头趟水过。——这就是实践。欲望不是思想,而科学研究则是一种实践方式,科学理论都是科学实验研究的产物。而哲学则都是哲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他们所谓的研究只是冥思苦想、搜索枯肠。你看,哪一个哲学家不是东走走西看看,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用一支笔把它们写在纸上,并把它编辑整理成一篇文章发表出来——这就是所有哲学理论的来历。你想,依据某些见闻加上冥思苦想就能创造出什么理论来了吗?你一些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自己又没有能力去研究,就凭想当然胡说八道,这是说理吗?

 

人云疑云发表于: 2012-8-12 09:33

回复 50# wruuuili

没有必要讨论了。

你这些说法本身就是你的哲学思想的反映。

 

wruuuili发表于: 2012-8-12 11:48

回复 51# 人云疑云

哲学思想没有正误之分吗?错误思想就不需要批判了吗?逃避问题是不老实的。

 

龙石发表于: 2012-8-13 18:11

回复  人云疑云

“哲学思想没有正误之分吗?错误思想就不需要批判了吗?逃避问题是不老实的。

wruuuili 发表于 2012-8-12 11:48

错误的思想也是需要批判的。就从你的思想开始吧。您的思想有错误吗?逃避问题是不老实的。你应该不会逃避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有可能都不清楚如何的回答。一个人,他自身的思想有错误。如果这个人自身的思想有错误,又应该如何呢?

 

小佚名发表于: 2012-8-14 16:01

我认为这样比喻理解,比较恰当!〔哲学〕是汽车的“方向和制动系统”,其它的各部分都归〔科学〕。

车体再好,方向和制动系统 不灵?会是什么结果!

当今的人类社会就处于这种 状态!!!

 

wruuuili发表于: 2012-8-14 21:46

回复 53# 龙石

有错误就如实地指出来。别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

 

刘文魁发表于: 2012-8-21 16:37

“★ 我认为这样比喻理解,比较恰当!〔哲学〕是汽车的“方向和制动系统”,其它的各部分都归〔科学〕。

  ...

小佚名 发表于 2012-8-14 16:01

 

 

用物质形态的思维方式看待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未免太机械了吧?

 

刘文魁发表于: 前天 09:28

[原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能够融合吗?

刘文魁

 

在现时的哲学领域里,各种哲学流派可概括为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两种。科学哲学是以追求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为目的的;人文哲学是以追求人的本质为目的的。看起来两者界限分明,各不相同。但在不少学派中又显示出二者的许多联系性。究竟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能否融合呢?经过对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研究,我认为,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的融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从哲学的起源上看,世界的哲学大致有东西方两大发源地。东方哲学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以人文哲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如老子的道学、孔子的儒学等。它们的创立者大多是社会学家。其内容多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礼仪之类。西方哲学是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如泰勒斯的世界由“火”构成和毕达哥拉斯的世界由“数”构成等。它们的创立者大多是自然学家。其内容多是把世界归为统一的元素。这种哲学起源的分立,说明了人类初期哲学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出发点对世界终究道理的不同追求角度和路线。

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路线和社会路线不断穿插、交融,以致于现代的西方哲学却以人文哲学为主,而东方哲学却有向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向科学哲学发展的前驱。它不但用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而且揭示了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作基础试图从科学的视角揭示人类社会自身固有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还注重了对人的社会本性的揭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

但在哲学创新的道路上,当前却出现了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两种发展趋向的对立。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现行科学哲学的不完整和不彻底。现行的辩证唯物论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唯物论。由于它没有发掘出本体唯物论的深刻内容,因此,只能揭示物质的客观性而不能揭示出物质的实在性。致使在唯物论的体系中存在着物质、物质属性和物质形态概念的逻辑不清,不能从本体论角度揭示出精神的本质,不能把自然和人类社会从本体论的角度统一起来,弄清自然和社会在本体论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实,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创新,揭示了自然和社会都是由物质和物质属性构成的物质形态。这就从科学的视角彻底地把自然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是对动物群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社会性是对动物群性的发展和进步。这就为人文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人文哲学是对物质最高形态——人及其社会的分类研究,是面对整个物质世界研究的元哲学的一部分。没有科学哲学的研究作基础,人文哲学就没有理论依据,就不可能达到必要的深度。没有人文哲学的发展科学哲学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科学哲学的发展和人文哲学的发展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不仅有对立的一面,而且有统一的一面。最终,人文哲学必然统一于科学哲学,而不是科学哲学统一于人文哲学。因为科学哲学面对的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人文哲学面对的则是人类社会或人类社会所从属的部分自然。

在对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的关系处理上,还必然涉及到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哲学,什么是人文哲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说明人类对哲学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成熟时代,恰恰相反,它正说明了人类对哲学认识的初级化。哲学应该是对自然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同道理的认识。只有这样,它才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才能成为最高的智慧之学、深奥之学。科学哲学也不仅指西方哲学中不包含社会哲学的狭义自然科学哲学,而是指即将发展了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在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走向统一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把认识唯物论深化为本体唯物论;把矛盾辩证法丰富为系统辩证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化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以及各个分支哲学和应用哲学。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体哲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各个具体科学工作者的协同作战。认同方向,协同努力,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哲学体系定会创造出来!

更新时间:2012-09-10 09:46:4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