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真的有过!400多件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
除了极寒,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来源文汇 作者:魏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尽管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冲击波”可能不及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曾有大型火山爆发给地球带来了“无夏之年”,甚至引发了小冰期。比如,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达到创纪录的VEI7级,导致1816年真的“无夏”。公元535或536年,一座万里之外、目前也不知道何处的超级火山突然爆发,导致此后几年全球几乎同时开启了灾难模式。而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则使第二年全球地表温度降低了约0.5度。
7.5万年前多巴火山带来灾变
将地球带入冰期,引发食物链巨变
距今约7.5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人类生存遇到严重挑战。这次火山爆发达到了超大规模的VEI8级。
经过了7.5万年,当年形成的火山口现在看来依然规模巨大——如今的多巴湖即是当年形成的火山口,南北长达100千米,东西长达35千米。据估计,此次火山爆发共喷发出了2800立方千米的物质。
▲多巴火山湖
这次超级火山喷发是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VEI6级)爆发强度的100倍。地质资料分析,火山灰的沉积范围向西一直到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海,向东北方向直到1500至1800公里外的中国南海。
火山影响气候主要是通过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气体直达平流层,较短时间(一两个月)内即会形成硫酸气溶胶,随着平流层环流输送到全球各处。由于平流层环流稳定层结,所以硫酸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一年以上),通过阻挡太阳辐射,引起近地面温度降低。
当多巴火山的火山硫酸盐气溶胶进入平流层后,会阻挡和削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全球温度骤降(中高纬度降温可能达到10℃-15℃以上)。这种强度的降温很可能促发“冰雪-太阳辐射”的正反馈机制,即“温度降低-冰雪发展-反照率增加-入射辐射减少-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长期影响。
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最致命的可能不是低温,而是原来食物链的彻底崩溃。
这次火山活动很有可能引起了一次新的冰期。在格陵兰岛的冰芯资料里发现了此次火山的沉降物,随之有长达千年的低温期。有研究认为,此次超强火山爆发甚至改变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进程,使得北半球四分之三的植物死亡。当时,全球人口数可能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值(1万-3万),人类演化差点被推到了灭绝的边缘。这次多巴火山爆发也引发了全球生物灾难,在热带雨林和季风区形成严重干旱,引起植被衰退。
然而,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研究却认为,这次火山活动并没有对人类生存形成真正的挑战。同时,印度等地的考古资料揭示,在此地层附近,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保持了继承性和稳定性,并没有明显的断代历史。这表明,此事件前后,在此生活的人类活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另外,尽管中高纬度可能出现了温度巨降,以及生物种群、食物链的巨变,但生活在中东和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一直生活到了3万年前,生活在阿尔泰山脉和西伯利亚附近的丹尼索瓦人也生活到了5万年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人也熬到了1.2万年前。
所以,多巴火山的这次超级喷发最大的可能性是形成了冰期,并改变了一些地区的食物链结构,给当时人类其他的兄弟姐妹带来了极大挑战:有些种群甚至发生了崩溃和灭绝,有的被迫迁徙或者改变生活方式,后日益衰落。等到我们的先祖从非洲走出的时候,其他的族群根本无法竞争。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
带来“无夏之年”和“饥荒之年”
1815年4月5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这次火山达到创纪录的VEI7级,几乎是过去2000年里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活动。据记载,这次火山爆发前,坦博拉火山高度为4100米,火山爆发后只剩下2850米,形成了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
在这次喷发中,火山灰柱高达45公里(达到平流层高层)。火山灰完全遮蔽了天空,大气中火山灰随风漂浮,150公里之外火山灰有1米厚,300公里之外有25厘米,到了1000公里之外还有5厘米的火山灰。据记载,一周之后,距离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上空,依然漆黑一片,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虽然这次火山爆发能量仅为多巴火山超级喷发的1/10左右,但仍造成了次年(1816年)欧美的异常寒冷,被称作“无夏之年”或“饥荒之年”,因寒冷和饥馑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
从历史记录来看,这一年整个夏天都很冷。根据纽约郊区当地人的记录,1816年5月,山上还和冬天一样光秃秃的,每天温度还会降到冰点以下;6月9日,地面还是冰冻状态;7月7日依然很冷,所有作物都停止生长;8月23日,重新出现霜冻……
寒冷使得当年作物收成基本无望,德国的食品价格飙涨:1815年,一蒲式耳(在美国相当于35.23升)燕麦价格折合现在约为1.55美元,1816年飙升到了12.85美元。那一年,从英国到爱尔兰和威尔士,四处都是受灾的难民和乞丐,死亡人数估计超过20万人。
坦博拉火山喷发的影响,还可以从当年的艺术作品中窥见。当火山喷发出的硫酸盐气溶胶笼罩整个平流层的时候,天空的朝霞和晚霞异常漂亮,红色和橙色的天空随时都在,不论是刮风下雨,早晚一定都看得到,甚至在大雨之后更加清晰。这被称作dry fog,无法被雨水所清洗,因为下雨是在对流层,而那层火山硫酸盐气溶胶则是在更高的平流层。
英国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用画笔真实记录下了当时他眼中的天空——在火山气溶胶的影响下,天空是橙色和红色的,喜欢看晚霞的人在1816年看了整整一年的红色天空。而没有火山影响的正常晚霞,是可以看到蓝色天空的。
有人受此启发,分析了过去400年里西方主要的画作,定量化分析每幅画的红蓝色对比,这一指数与过去400年的尘封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83。这说明,艺术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实际的天空颜色——大气光学厚度在正常时候为背景值0.05,但在坦博拉火山爆发的1815年和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则能达到0.6。
>>>延伸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的“十年火山”计划选出了16座火山。这些火山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爆发,引起破坏性影响,近期处于地质活跃状态,接近人口稠密地区。
根据当时预测,这些火山都可能在10年内大规模爆发。然而,大约30年过去了,这些火山中还没有任何一座爆发。由于火山爆发和地震目前还无法预报,也许它们会在未来百年里随时爆发,成为超级火山,从而对全球气候造成重要影响。
? 阿瓦恰斯基—科里亚克斯基火山(俄罗斯)
? 科利马火山(墨西哥)
?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
? 加拉莱斯火山(哥伦比亚)
? 冒那罗亚火山(美国夏威夷)
? 尼雷尔火山(美国)
? 默拉皮火山(印度尼西亚)
? 尼拉贡戈火山(刚果共和国)
? 樱岛火山(日本)
? 云仙岳火山(日本)
? 圣地亚古多火山(危地马拉)
? 圣多里尼火山(希腊)
? 塔阿尔火山(菲律宾)
? 泰德峰火山(西班牙属加纳利群岛)
? 乌拉旺火山(巴布亚新几内亚)
? 维苏威火山(意大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