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城子山历史遗址
吉林省城子山山城遗址位于延吉市东约10公里,延吉市与龙井市交界处,布尔哈通河与海兰江汇合后环绕城下。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正月,蒙古军占领兴中府(今辽宁朝阳)
蒲鲜万奴决定不复听命金朝,主动出击,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以图在东北立足。蒲鲜万奴多次出兵攻取咸平、沈州(今辽宁沈阳)、澄州(今辽宁海城),南下取宜风、易池(今辽宁盖县一带)。目睹了金王朝大势已去,中原地区正处在一片战乱之际,于是在贞祐三年十月据东京叛金建立地方政权。自称天王,国号大真(史称东真),改元天泰。建都开元(黑龙江宁安东京城),并置南京(今吉林延吉东郊城子山山城)、北京两个陪都,史称金末东夏地方割据政权。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与嫩江汇合的大曲折处,北至松花江北岸,南达今朝鲜咸兴一带。东夏国将其统治区域划为三路,即海兰江流域的南京路,绥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开元路。城子山山城即为东夏国陪都南京的治所。从城墙的修筑方法和出土许多东夏国文物分析,城子山山城建于唐朝渤海国时期(7世纪末期~8世纪初);辽、金时期相继改筑沿用,其时间长达1200多年。金末时这里成为东夏国陪都南京的治所(13世纪20年代)。
城子山城墙已经是绿树覆盖,山梁可以看出城墙的走向
山城为马蹄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垣依山势以石材修筑,呈不规则椭圆形,基宽5一7米,高1一3米,周长44.54米。有4门址。东南门修在山岗上,较窄,无瓮城。门外陡坡上有一"之"字形古道,门内侧近处,有一组建筑遗迹。东门、北门,分别修在沟口处,较宽,有瓮城,是出入城内外的主要通道。西门位于西山之上的城垣中部,门外有一“八”字形防御设施。城内地势开阔,于城中央的缓坡上有宫殿址一处,作为阶梯式,共9阶。每阶约宽10米,长约17米,其上排列有础石。础石排列平面呈长方形,加工比较粗糙。
殿址上散布着青灰色布纹瓦和泥质灰陶瓦片。
东夏国末期,首领蒲鲜万奴住在南京(城子山)执政国事。1233年蒙古军投入大量兵力对城子山山城进行围攻,但山城“坚如立铁”攻而不破。数日后,蒙军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山城终于被攻陷。蒲鲜万奴被蒙军俘去,东夏国遂亡。城子山隔一山谷与浴池山相对。浴池山山顶有一圆形水池,山峦山有一烽火台。水池据传为东夏国国王蒲鲜万奴洗浴之处。
城子山断垣残壁记录着历史的风雨,诉说着在这一片土地的真实的故事。
如今城子山下,布尔哈通河畔已经是稻花扬香,清末甲午战争后北朝鲜移民逐渐开辟了新的乡村,这里成为小河龙旅游区。